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综合新闻

华南所(应急所)党委书记、所长严刚在《跨越》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支撑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9-01  来源:《跨越》杂志
字体:

强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支撑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严  刚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全面支撑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任务。

坚持党建引领,保障改革落实落地



一是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所党委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会“第一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轮训班、华南文化大讲堂、中国干部网络学院、全国环保网络学院等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党规等,谈体会、谈收获,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战略决策部署。各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研讨会、座谈会等,采取书记宣讲、党员交流、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有质量、干有成效。工青妇群团组织联合发力,深入实施青年提升工程,举办青干班,开展“关键小事”调研,强化党的理论入脑入心。

二是实施强基工程深化组织建设。所党委深入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动态分析研判等,充分征求大家对于所内改革的意见建议并做好回应,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党建考评细则,不断激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4个支部获评省、部“四强”党支部,9人获部“四好”党员称号。

三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所内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人才自主培养和激励机制,出台所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优秀青年培养计划,给予稳定支持。制定主责主业清单,并按科学研究、决策支撑、社会服务对科研人员实行分类管理,明确职能职责。2024年以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各1人。  

紧盯科学前沿,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支撑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精准化。高质量完成黄岩岛海域海洋环境状况现场调查,首次向国内外公开发布《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和配套宣传视频,充分展示我国南海海洋环境保护成效。向中办国办报送专报信息13篇,向生态环境部报送政策建议15篇,为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制定修订标准规范文件29份,支撑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积极参加生态环境科技工作、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环境与健康、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等专班,牵头或参与编制美丽中国建设进程评估和成效考核指标体系等重要文件。

二是支撑新污染物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构建。牵头完成的“环境污染健康风险监测、管控与应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开展全国有毒有害化学品绿色替代技术研究,编制《绿色替代品评估技术指南》,支撑生态环境部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技术标准框架体系的构建。编制《新污染物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表(2024年版)》,承担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典型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新污染物监测,开展监测方法研究和验证。

三是支撑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牵头完成广东等6省8个试点城市/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技术帮扶,制定试点任务清单和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高质量完成4大类12项年度重点任务。指导完成广东省湛江海水养殖尾水直排污染海洋环境损害鉴定、广东西江和前山河总氮治理的溯源分析。支撑广州、阳江、茂名等地市开展空气质量达标规划、VOCs和O3精细化管控、工业炉窑绩效分级及深度治理等工作,帮扶企业超600家。连续多年承担广州、东莞、深圳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专项技术帮扶。  

立足地方实际,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当好政府科学决策智囊。按照广东省委部署,编写《建设绿美广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样板研究》专著,纳入广东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探索》研究丛书。每季度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专题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并报送生态环境部。开展广东省碳税征收方式和效益预测研究,为科学制定低碳财税政策、开展地方碳税试点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二是开展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全过程支撑美丽海湾建设工作,指导广东等5省建设美丽海湾。技术支撑广州南沙等3个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支撑佛山市建设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完成清远市水龙尾矿区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创新矿山开采区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整治模式。

三是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状况评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不同生态系统生物及其栖息地调查评估。系统开展黑脸琵鹭等典型极小物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迁徙分布、生活习性和栖息地现状等研究,逐步建立声纹在线观测系统。支撑广州市发布全国首个针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的系统性指引《广州市自然保护地“双随机、一公开”生态环境监管抽查工作指引(试行)》。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将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的理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为广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