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 工程中心 > 广东省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建设概况 

  牵头单位: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批准机构: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成立时间:2017年9月 

  中心主任:陈志良,博士,研究员。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环保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保公益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等20多项科研项目。在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EI收录6篇,SCI论文10多篇,参编论著3部,主编1部,申请专利21件,授权10件,争取科研经费1900万元。 

  二、发展定位与研究内容 

  广东省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面向国家重大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污染物在农田水土界面矿物与微生物互作过程中吸附解吸、氧化还原、迁移转化的机制,研发阻断、阻隔与调控污染物进入农产品的技术方法与材料,在示范区进行验证与集成,并辐射推广,建成一支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环境科研队伍。 

  三、中心工程化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的能力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始承担土壤污染控制相关课题研究,开展中国砖红壤重金属环境容量研究、土壤污染过程机理研究、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等,尤其在多金属污染土壤、典型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工程中心现有固定人员25人,研究员7人,高级工程师8人,博士4人,硕士8人,辅助人员8人,实习生5人。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环保公益项目和省重点研发、农业攻关、科技计划及广州市计划等30余项科学研究工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及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发表SCI等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内外专利20余项。 

  四、主要研究进展 

  (1)创新了水稻-土壤-地下水生态系统多界面过程的重金属污染阻隔理论。发现了水稻-土壤-地下水多界面重金属水平与垂向迁移扩散机理,揭示了砷镉铅等重金属在水土界面中迁移扩散的影响机制。相关成果获得了 1 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 个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 个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和 2 个广州市科学计划项目资助。  

  (2)发明了重金属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阻控的技术方法与材料。突破了复杂环境下现有阻控材料效率低、持续时间短和次生环境风险的技术瓶颈,研发了系列新型重金属钝化材料与装置,有效降低了土壤重金属活性及其环境健康风险与食品安全;申请或授权专利 24 项目,转化 3 项,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3)构建了源头阻隔-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在污染物的传输途径方面,通过钝化与稳定化等方法,阻断有毒有害物质迁移危及敏感受体;发明了阻断污染物进入植物的根系钝化、叶面调控的材料与方法。研究成果获得了 2 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 个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4)建立了较完善的产学研用管的成果转化体系。构建了机理理论研究-技术与材料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与产品-政策与建议-推广应用的成果转化体系,在佛山、番禺、韶关等地建立成果示范基地,为国家、省和地方环境保护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