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平台 > 野外观测研究站 > 珠三角典型城区大气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珠三角典型城区大气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一、建站历史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自2005年在广州天河员村建设珠三角典型城区大气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用于城市大气环境成分观测与污染成因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治理大气污染和减缓污染天气提供科学支撑。 

  二、基本概况 

   珠三角典型城区大气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地理坐标为东经23.12°,北纬113.35°,海拔高度约50米,采样点周边为商业区和住宅区,属于典型的城市大气环境观测站点。在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和其他相关项目的支持下,观测研究站目前已配备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600万元,其中包括无机元素自动监测仪、水溶性离子自动监测仪、黑碳仪、总碳仪、颗粒物吸湿性/挥发性分析仪、云高仪、气象多参数分析仪、扫描变迁颗粒谱仪、干湿沉降自动收集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气象色谱仪等多种监测和分析设备。依托观测研究站,目前已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大气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6篇(其中SCI 82篇)。 

  三、研究内容和方向 

  观测研究站旨在综合利用多参数、立体、高时间分辨的大气环境观测装备,从化学、光学、谱学与模拟等技术角度开展大气复合污染观测研究,探索珠三角城市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特性,识别大气污染的来源与污染成因,揭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过程和机制,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控和空气质量改善提供支撑。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 

  1. 大气环境综合观测研究:开展涵盖大气物理和化学的综合观测研究,推动先进观测技术研发、验证和应用,追踪珠三角城市大气成分变迁。 

  2. 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研究:以PM2.5和O3为核心,探索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来源贡献、模式模拟和防控对策研究。 

  3. 大气成分的气候和健康效应研究:开展大气成分与气候变化间双向反馈机制研究,探索大气毒害组分的污染特征、来源转化和健康风险效应。 

         

 珠三角典型城区大气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