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中心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字体:

 

中心主任:于锡军研究员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现有职工3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0人,博士10人,硕士21人。

  中心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状况评估与监管和城市绿色发展研究。依托生态环境部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重点实验室、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生态观测)站点,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生态状况评估和生态空间监管技术研究。依托广东省科技厅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服务的演变机理研究,解析典型区域或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耦合机制,研发受损生态系统生态工程设计和生态韧性提升技术,构建多尺度减污降碳与生态功能提升协同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开展生态文明制度与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创新研究,推动内地与港澳台及国际生态环境学术交流合作。中心构建了“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气候适应-生态安全-绿色发展”全链条研究体系,支撑生态环境部监督监测评估等核心任务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点开发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下设城市生态质量评价、生态调控与修复监管、气候变化与生态效应、生态安全与风险、大湾区绿色发展 5个研究室。

  中心下设5个三级机构:

  1.城市生态质量评价研究室(简称生态评价室)

  开展城市生态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观(监)测、调查评估、预警理论方法与标准研究;开展碳通量观测和碳核算技术方法研究,揭示碳循环关键过程的变化机理;开展城市生态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管策略研究。

  2.城市生态调控与修复监管研究室(简称生态监管室)

  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变化效应及调控技术研究;开展环境微生物生态风险与生物安全监管技术研究;开展城市生态系统恢复监管与小微生境构建技术研究;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先进技术国际合作交流及推广应用。

  3.城市气候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室(简称生态效应室)

  开展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模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估监管技术研究;开展生态系统碳汇核算与增汇机制理论方法研究;开展关键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生态功能协同演变与生态韧性提升技术研究;开展气候适应机制创新与基于自然的气候解决方案技术研究及应用。

  4.城市生态安全与风险研究室(简称生态安全室)

  开展区域生态风险评估与防范的理论方法、技术体系、管理对策研究;开展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生态安全维护、风险防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5.大湾区绿色发展研究室(简称大湾区室)

  开展城市与区域生态状况评估与生态空间监管技术研究;开展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理论与评估方法研究;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等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方法研究;开展与港澳台生态环境科研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