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团队

字体:

   

  团队负责人:骆其金正高级工程师

  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团队重点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复合污染协同控制、新污染物控制、园区多源污染协同控制、水土污染协同控制等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建立“产、学、研、用”互促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团队现有人员26人,研究员2人,正高级工程师3人,副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8人,工程师11 人,助理研究员1人,其中8人获博士学位。近年来团队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7项,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1项。近5年发表论文205篇,其中SCI论文138篇。授权发明专利37项(不计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软著),科学著作12部,技术标准规范6项,对部支撑政策建议4篇。

  团队下设5个三级机构:

  1.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室(简称水室)

  负责污废水、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相关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创新研发结合人工智能的水质净化及分类分质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及装备,聚焦流域系统控制工程技术、健康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发,支撑流域水环境管理。

  2.复合污染协同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室(简称协同控制室)

  重点研究复杂生态环境系统的多要素、多界面、多介质、多过程、多尺度等的相互耦合作用、协同防治机制、人工智能控制、保护修复基础理论及工程技术。从污染控制技术及实际工程学科角度,研发新型毒害性污染物、难处置污染物的整体解决方案;危险废物减量化及资源化技术(代表行业:汽车、电镀、喷漆、反渗透浓水);矿山行业废水污染治理与回用技术;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治理修复;矿山污染应急处置、工程治理、损害评估与生态修复;矿山行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性质鉴别与处理处置;涉矿山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和园区的涉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环保管家服务。

  3.新污染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室(简称新污染物控制室)

  负责开展新污染物基础理论及管控技术研究,聚焦重点流域(领域)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控制与管理、研发多介质环境中常规污染物与新污染物协调治理技术,构建常规污染物和新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体系,支撑政府新污染物管控。

  4.园区多源污染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室(简称协同控制室)

  负责开展工业园区多源污染物协同处理和利用以及不同介质污染物迁移、排放等关键问题研究,聚焦碳减排约束下的,工业园区多源污染控制升级换代技术及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与材料装备研究,支撑工业园区环境管理。

  5.水土污染协同控制技术研究室(简称水土控制室)

  着力研究特征污染物在水土界面上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协同控制,识别污染物迁移转化的驱动因子,研发污染控制靶向技术、净化功能材料与装备,并进行研发成果技术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