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本所概况 > 机构设置 > 研究中心

华南生态环境监测分析中心(南海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

字体:

  

  中心主任:谢丹平正高级工程师

  华南生态环境监测分析中心(南海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为我所专门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及监测技术方法研究的二级机构。中心聚焦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前沿和环境新型污染物,立足打造高水平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创新基地,围绕生态环境监测与样品分析,开展监测方法、质量控制、监测预警、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技术研究,开展环境新兴污染物、痕量污染物、毒害污染物的筛查、监测、源解析技术方法及环境基准、环境行为研究,承担监测标准规范制修订,承担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监督性监测、履约监测任务;围绕生态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开展环境质量、生态质量、环境污染调查与环境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围绕南海生态环境监测评价,开展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预测评估技术研究。 

  中心现持有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14类415项)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12类365项)。2008年建成国家环境二噁英监测中心华南分中心,为生态环境部建设的第一批国家级二噁英实验室。中心现有职工74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2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8人;博士7人,硕士29人,环境监测“三五”人才7人。 

  中心下设5个三级机构: 

  1.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简称环境监测室)

  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及监测装备研究;承担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及标准管理;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开展环境二噁英检测及监测技术研究;承担生态环境监测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以及国家环境二噁英监测(华南分中心)运行管理;支撑生态环境部专项监测、南海生态环境监测;开展新污染物、多指标混合物标准样品/物质研发;开展环境监测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环境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等应用研究。

  2.环境调查与评估研究室(简称调查评估室)

  开展新型环境问题调查、科考及对策研究;开展环境污染调查和评估方法体系、技术规范研究;开展环境污染生态风险评估与防控研究;开展南海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研究,探索海洋污染生态健康与安全评价方法体系。

  3.环境智慧监测与决策研究室(简称智慧监测室)

  开展生态环境智能感知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应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数据分析与评价应用研究;开展AI环境监测监管应用研究;开发环境质量、排放预测、成因识别和监测预警模型;开展环境监管决策智慧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4.新污染物识别与风险管控研究室(简称新污染物识别室)

  开展新污染物高通量筛查识别技术体系研究;开展新污染物检测新型传感器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展流域/区域/海域新污染物筛查与识别、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赋存、生态效应及溯源解析研究;开展新污染物产排、源谱及迁移转化研究;开展新污染物风险管控技术研究。

  5.环境二噁英污染防控研究室(简称二噁英防控室)

  开展二噁英污染防控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环境标准制修订研究;开展典型行业二噁英污染达标管控、预测预警、风险防控研究;开展二噁英污染排放源清单、排放因子及排放特征研究;开展二噁英污染快速检测、溯源解析技术研究;承担中环协二噁英污染防控专业委员会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