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喜报|华南所(应急所)2024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

字体:

  近日,2024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结果公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牵头申报的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其中重点专项2项、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财政资助总经费超3000万元。

  重点专项“场地复合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由华南所(应急所)首席科学家于云江研究员主持。项目针对我国重点行业场地复合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缺失的问题,构建场地复合污染暴露场景的筛选方法,研究高暴露场景下典型重金属复合、有机—无机复合、有机污染物复合的联合健康效应与作用机制,建立作用靶点与暴露途径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场地复合污染健康风险评估与预测方法,在不同类型复合污染场地开展应用示范,精准刻画健康风险水平,基于复合污染健康风险提出场地修复、管控目标,为我国污染场地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专项“精细化工园区无卤阻燃剂暴露识别与风险分级技术”由华南所(应急所)所长学术助理任明忠研究员主持。项目针对精细化工园区有机磷无卤阻燃剂污染物排放与健康影响隐患大的问题,建立人工智能辅助的非靶向识别技术,研发智能化前处理检测设备,研发暴露标志物特异性筛查与精细化表征技术,集成健康风险分布与分级边界模拟、分级分类标签和风险智能分区技术体系,开展涂料、染料精细化工园区无卤阻燃剂风险精细化管控应用示范;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为我国工业园区新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青年科学家项目“热带垃圾填埋场土壤-地下水系统酞酸酯全生命周期环境效应与碳足迹”由华南所(应急所)新污染物研究中心主任郑晶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持。项目针对我国热带地区垃圾填埋场土壤-地下水系统中酞酸酯(PAEs)类新污染物迁移转化扩散规律不清、化学-生物降解机制不详、全生命周期环境效应和碳足迹不明等科学问题,精细刻画场地土壤-地下水中PAEs的赋存特征与迁移扩散过程,构建土壤-地下水迁移扩散预测模型,精确识别PAEs温室气体产排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我国土壤-地下水系统中PAEs风险管控和减污降碳提供科学支撑。

  近年来,华南所(应急所) 围绕科学研究、管理支撑、科技服务三大使命和任务,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重视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培育,建立了顶层谋划—过程实施—跟踪管理的全链条组织模式,为提高项目申报和实施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科研立所”方针指引下,华南所(应急所)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1项、课题30余项,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科技竞争力不断增强,科研实力显著提升。下一步,华南所(应急所)将积极营造良好科研氛围,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国家队”科技支撑作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助力美丽中国目标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