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科学研究动态

华南所(应急所)通过国家级CMA资质新污染物监测项目扩项评审

发布时间: 2023-07-22  来源:华南生态环境监测分析中心(南海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
字体:

  近日,国家级资质认定评审/持证上岗考核专家组赴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开展新污染物等监测项目CMA资质认定扩项评审及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华南所(应急所)顺利通过5大类29个监测项目(方法)扩项评审,13名技术人员全部通过5大类共21个项目(方法)持证上岗考核。

  评审期间,专家组通过实验室设施和环境条件考察、仪器设备配备情况核查、实际样品测试、盲样测试、加标回收、操作演示等方式,对新污染物监测扩项项目技术能力进行全面评审,一致同意通过评审。采取笔试、标准样品测试、实际样品分析和操作演示等方式,对持证上岗考核申请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样品分析等三个方面能力进行考核。经评定,人员持证上岗考核通过率为100%。

  新污染监测是贯彻落实新污染物治理行动的根本保障,但因监测技术难度大、仪器设备和人员能力要求高,对新污染监测技术体系构建和实验室监测能力建设带来诸多挑战。华南所(应急所)华南生态环境监测分析中心(南海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多年来致力于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和方法标准研究,支撑国家新污染试点监测、海洋三基调查新污染物监测等重点任务,开展珠江流域、广东省重点海域、南海海域新污染物调查监测实践,系统建立了新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已具备新污染非靶向筛查监测和《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版)》指标监测能力。本次新污染物监测扩项主要基于实验室自建方法,扩项后实验室在行业内率先具备了全氟化合物、抗生素、壬基酚、五氯苯酚、六氯丁二烯、多溴二苯醚、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烷基汞等11类20余项新污染物指标检验检测能力。

  目前,华南所(应急所)生态环境监测范围扩充至14个大类共425项、3500余项指标,46名技术人员(涉及324项监测指标)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持证上岗考核。

  (作者:张漫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