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华南所青年科学家在COP15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行动

字体: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于当地时间12月7日至19日在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中国继续作为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大会同期举办第五届生物多样性科学论坛(以下简称科学论坛)、第七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暨地方政府和城市角(以下简称城市峰会)-中国日等平行活动。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海洋中心滨海生态(生物多样性)研究室主任陈清华、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琛分别在上述活动中发言。

  科学论坛开幕 

  当地时间12月11日上午,科学论坛正式开幕。历届科学论坛对推动分享相关经验与建立全球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届论坛参会科学家将通过开展更大胆的讨论与合作,扩大科学认识,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在各国的实施。陈清华在“科学界在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中扮演的角色”专题中作题为“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及科学家的角色”的主题发言,分享了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重要成绩、主要做法和经验。他指出,作为一名海洋生态学者,深刻感受到中国各级政府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视,近些年中国在海洋及海岸带生态保护、美丽海湾建设、海洋渔业资源管护等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划,在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入海污染物管控、渔业资源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广泛的科技需求,也越来越重视科学家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主流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陈清华博士作主题发言 

  当地时间12月13日上午,“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角—中国日”活动正式开始。“中国日”是城市峰会的重要组成,其目的在于向全球展示中国城市和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最佳案例,为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新目标的落实,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陈琛作为受邀嘉宾参与“采取协同行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讨论。她以典型城市湿地-海珠湿地为例,分享了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态观测研究站网所开展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进展。她提出,城市生态环境学科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需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共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才能最终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她还介绍了目前重点实验室开展国际合作的四个维度:一是与国(境)外政府部门的合作;二是与各国环境部下属科研机构的合作;三是与各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四是与国际组织和NGO的合作。

  陈琛博士作交流发言 

  COP15第二阶段会议汇聚了来自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各缔约方、利益攸关方代表共计17000余人参加,共同推动和见证大会达成标志性成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华南所青年科学家通过与与会科学家、决策者和其他相关利益攸关方代表对话交流,传播理念和知识、分享经验和做法、建立沟通和联系,未来将通过开展广泛务实的国内外合作,为有效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贡献力量。

  华南所代表团成员与大会代表合影

  (作者: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