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理范围
受理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违规违纪违法的举报。
二、注意事项
1、举报人应对所举报问题的真实性负责。对诬告陷害者,依规依纪依法予以查处。
2、举报一事一投,内容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3、提倡实名举报,特别鼓励真实姓名和准确联系方式的实名举报。对认定为实名举报的,优先处理问题。
三、受理方式
...
近日,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牵头设计开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智慧决策平台——南沙区生态环境准入智能研判系统V1.0上线试运行。
该系统集成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要素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和敏感目标等58个数据图层、622条准入条件,通过输入建设项目地址、行业类别、污染排放特征等基础信息,运用空间分析、数据模型等技术,实现选址选线生态环境准入智能研判,自动生成生态环境准入研判报告。其中,该系统创新性构建了“邻避效应”等级研判模型,可助力南沙区化解项目的邻避风险。
优化营商环境,高效便捷提供生态环境准入研判报告
传统而言,企业在项目投资选址前期需要搜集分析各类环保数据和准入条件,前期环保咨询往往需投入大量资金与时间成本。应用该系统,用户仅需通过简单地点选选址选线范围、勾选行业类别等项目基础信息,数分钟内即可获取一份图文并茂、数据翔实的生态环境准入研判报告。在项目意向阶段获得包含各类生态要素叠图情况的准入分析结果及建议,可为企业提供“零费用”“零等待”“零次跑”的生态环境准入研判服务,加速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首创“邻避效应”等级研判模型,有效预防和应对邻避风险
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环境“邻避”问题难以避免,给地方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有效破解“邻避效应”困境,基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等成果,该系统创新性构建了“邻避效应”等级智能研判模型,通过有效识别项目选址选线的生态环境要素及敏感目标的特征,实现“邻避效应”等级评价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溯源,同时基于系统内部集成邻避应对措施库,分析研判通过实施主动干预措施后的项目“邻避效应”等级变化,为决策部门前瞻性防范和应对项目选址选线的“邻避”风险提供技术支持。
智能化生态环境分区成果,提升审批与监管效能
项目选址选线准入符合性分析是环评审批和环保监督管理的基础。人工研判既耗时耗力又受限于各类数据收集及技术水平差异影响,应用该系统可有效推动生态环境分区成果应用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快速获取全面、准确的研判报告,有效提升环评审批、技术评估和事中事后监管的效率。
下一步,绿色低碳中心将持续探索利用DeepSeek-R1等大语言模型,结合专业知识库和知识图谱、强化学习等技术,形成智能体应用,应对各类生态环境准入的业务场景和实际需求,提升该系统的应用效能,助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技术支持: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信息中心
通讯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瑞和路18号/广州市天河区员村西街七号大院
邮 编:510535/510655
电 话:020-29119821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