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综合新闻

编写广州蝴蝶名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发布时间: 2024-08-19  来源: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字体:

  婆娑林壑间,空气中散发着各种植物的气息,枝丫上的蝴蝶扇动了翅膀,考察工作者写下了监测笔记。

  自2018年起,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所)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验室研究团队依托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模拟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平台,开展不同城市化梯度下蝴蝶多样性差异及影响因子课题研究,在广州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等区域设置蝴蝶样线20余条,累计观测到蝴蝶200余种。近年蝴蝶观测过程中,实验室团队在广州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目击了如广东翠蛱蝶、暗蚬蝶等一些在以往观测中从未记录过的蝶种。但这些蝶种是否是真正的新纪录,目前还没有文献能辅以佐证。

  比起新纪录无据可查,更让人忧虑的是一些蝴蝶在近些年似乎消失了。如艳妇斑粉蝶、彩蛱蝶这些蝶种在广州距离最后一次记录已有十数年以上。然而最后一次的记录者是谁,这些记录是否完全可信,已无从追溯。

  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21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监测〔2021〕99号)中,将蝶类作为重要的生态环境指示生物类群,用以评估自然环境的变化状况。广州同样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性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城市中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评估,并制定陆生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规划,逐渐掌握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动植物本底数据。

  昆虫是地球上最多样化的动物类群之一,也是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重要类群。其中,“会飞的花朵”——蝴蝶对生境条件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对环境的反应速度超过许多其他昆虫,有着很强的环境变化指示价值。开展覆盖面足够广、调查强度足够大、持续时间足够长的蝴蝶调查,并结合调查成果动态更新名录、评估生存状况,对于全面地掌握区域昆虫本底,评估区域气候环境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十分重要。

  因此,华南所基于多年来的蝴蝶观测成果,开展广州蝴蝶名录编写工作,与陈锡昌、刘广、杨骏、朱江等学者合作,收集筛选了广州蝴蝶现有所有可查的记录,研究核准存疑记录,对每个蝶种的分布进行调查和评估,最终形成《广州蝴蝶名录(2024版)》(以下简称《名录》)。《名录》选择12年作为一个节点(太阳的一个周期年是10至12年,生物的大小年与太阳的活动相关),12年内未有明确记录的物种记为“疑似消失”;12年内分布点位少于等于3处的物种记为“高度关注”;12年内分布点位多于3处小于等于10处的物种记为“低度关注”;12年内分布点位大于10处的物种记为“稳定分布”。最终,将确认的广州279种蝴蝶纳入名录中,其中有152种稳定分布,45种需要低度关注,52种需要高度关注,另外有30种水平待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名录》仅是2024年科研成果的汇集和反映,不代表广州蝴蝶种类的完全记录,如《名录》给出了33种在广州推测分布的蝶种,7种分布存疑的蝶种,以及5种可能消失的蝴蝶。

  有了这份《名录》,将有助于更清楚掌握广州市蝴蝶家底,了解蝶种衍变情况,明确需重点关注和保护的蝶种,也为后续开展系统连续的蝴蝶多样性观测、提出针对性物种保护对策等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华南所还会持续将这份《名录》补充完整。追蝴蝶的人,在奔跑……

  扫码下载《广州蝴蝶名录(2024版)》

繁盛的它

  广州近年来发现9种蝴蝶新记录,让我们认识一下其中6种,分别是鹿灰蝶、珍灰蝶、白点褐蚬蝶、美姬灰蝶、青园粉蝶、小豹律蛱蝶。

  

  鹿灰蝶

  2022年,蝴蝶爱好者钱家维在花都王子山森林公园发现一条幼虫,饲养成蝶后确认为鹿灰蝶。

  珍灰蝶

  广泛分布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及次生林,2022年首次在广州记录,其发现被认为可能与气候变暖相关。

  白点褐蚬蝶

  长期稳定分布在南岭山脉有,2022年4月5日首次在广州记录,刘广在从化石门森林公园目击了1只成虫。

  美姬灰蝶

  2015年首次出现在广州大夫山,现在广州已经近乎随处可见。

  青园粉蝶

  2021年10月,网友“斜影的花”在龙洞拍到了广州确认的首只青园粉蝶。2024年7月,在从化石门记录了15只一群的群吸场景。

  小豹律蛱蝶(上雄下雌)

  2013年4月,杨骏在番禺滴水岩森林公园记录了1只雌蝶;同年8月,陈锡昌也在番禺大夫山记录了1只雌蝶。该物种为热带蝶种,此前从未有过广州的分布记录,现在广州山区频繁出现。

消失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