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倩:小透明的升级打怪之路

发布时间: 2023-12-01
字号:
  一直以来,我深信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幸的是,华南所正是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让我有机会投身于这项意义深远的事业。
  新手村
  #疫情人数减少,但目前仍不稳定,各高校返校时间待定#、#多所高校明确本学期不返校#、#广东新增本土感染者436例#...随着微博字条的推送,已经在家宅了半年迟迟不能返校的我感受到了焦虑。受疫情影响,2020届毕业生成为了公认的最惨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听从老师建议,在华南所和公司中“忐忑”的选择来到华南所。2020年7月,背上行囊,开启了漫长的打工生涯。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先需要学习和适应。入职前半年基本泡在实验室做分析、跟各类会议学习与会务工作、参与项目的前期或者收尾工作。不那么忙碌的时间里就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寻找培训机会、参加研讨会或通过阅读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之后的一年投身在河南省济源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这是我第一个深度参与的项目,长期的长差、与地方环保局沟通和汇报、企业的调研、采样与沟通,一个项目的完成下来,让我飞快成长。当看着自己第一份主导编制的规划,经反复推敲和多次修改终被当地政府印发实施时,有小小满足感更多的是责任感,几十页纸的规划文本,对指导当地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当地实现PM2.5和O3的协同防控提供政策依据。项目组在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中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技术支撑,已经将项目成果应用到济源市大气污染防治,从2016年团队开展第一期来源解析至2021年,数据显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由2016年的8.320降至2021年的4.974,改善40%,环境空气中颗粒物、SO2、NO2等均已显著下降,成果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
  成长的同时也伴随着阵痛,记得当时因当地政府与采样主体未及时沟通,被主体单位大吼与指着鼻子骂,多方协调将工作完成后,回到酒店,玻璃心的自己因多日在外奔波的疲惫、无端的指责,委屈的情绪瞬间爆发,趴在床边偷偷哭了一个小时。
  在"新手村"中,我遇到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我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成长,我相信我能茁壮成长成一名“环保铁军”!
  茁壮成长
  经历了新手村的小挫折与收获,不再害怕承担责任和挑战。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时,我发现能更快地成长,并获得更多的机会。随后的一年多直到现在,一直在内蒙古自治区为旗县做“环保管家”,又是飞速成长的一段经历,如果说之前大部分是理论知识的积累,那这个过程中,就是将知识落地的过程,当然也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我不仅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还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我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状况,逐渐掌握了环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能站在环保管理的角度和企业解决困难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挑战。例如,如何协调各方工作,如何解决环境破坏问题,如何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等等。但是,正是这些挑战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我逐渐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多的经验。
  另外长期在外驻点,对身体和心理都是较大的考验,项目在前期筹备就已经有很大的工作强度了,不懂调节压力,刚到祖国北方水土不服,导致上吐下泻,不到一个月瘦了十斤……后来逐步的适应了当地的工作节奏和风土人情,保持积极的态度,开始学会在忙碌的工作中去保持与生活的平衡。也通过寻求同事的反馈,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取得更好的结果。
  我的角色转变,始于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受到华南所诸多老师、同事的影响,我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不仅是政策制定者的责任,更是在脚踏实地的每一步。在华南所,我参与了多个环保项目的研究和实施。通过这些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每当我看到前辈们的工作让水变清了、天变蓝了、山变绿了,我内心充满了敬佩与景仰,特别是当矿区老百姓说到“十几年前干干净净出门,灰头土脸回家”,现在已经可以穿白衣出门,我感受到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未来的路还很长,我将继续与华南所并肩作战,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