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日,我以博士后的身份加入华南所环境健康研究中心,开始了“飞驰人生”。凌晨一点,初为人父,看着旁边10天大刚哭闹完的儿子,思索着这两年来走过的路、遇到的事、相处的人,点点滴滴拼凑出成长的轨迹——我和华南所的故事:
始于科研,忠于热爱。博士毕业后,我选择了华南所于云江老师,一个环境健康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继续开启我的科研之路。在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和反复交流中,我清楚地认识到国际前沿环境健康科学研究热点以及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研究方向,这让我快速笃定了日后的研究方向——暴露标志物和效应标志物研究。于老师工作勤恳,思维缜密,要求严厉,具备坚定的热爱和执着的科研精神,这种对科学的热爱感染了我,也让我更明白一名优秀科学家应具备的素养。从事博士后的两年时间,我始终谨记于老师的教诲——“没有累死的人,只有闲死的人。” 两年来,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奔跑,在自驱动力的加持下,起早贪黑地做实验和总结研究成果,在学术上取得了明显进步,实现了高质量文章和科研基金项目的突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黄埔区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等科研项目5项,在基于暴露标志物构建行业暴露风险预测模型、环境有机污染物和儿童不良健康效应等方向取得系列创新研究成果,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Research》、《Chemosphere》、《科学通报》等国内外环境污染与健康领域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篇,出站成果考核达到优秀水平。科研上的所获得的成就感,形成了正反馈循环,逐渐加深了我对科研的热爱。此外,在华南所的两年,我认识到,科研需要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要学会尊重和信任团队成员,共同努力,通过学科交叉实现优势互补和知识网络联动,从而实现合作共赢和“1+1>2”的效果。
始于科研,不止于科研。如果说科研是一道主菜,那么篮球于我就是能让这道主菜成为美味佳肴的调味剂。精神上,篮球是一项强调团队精神和个人能力的高强度运动。在华南所,通过篮球运动,我结识了一批富有拼搏精神、团队意识的同事。在篮球场上的奋力拼搏、血脉喷张、斗智斗勇时刻,不但让我有效舒缓工作压力,还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科研团队的合作和创新十分有益。2022年,在参加第二届黄埔区科研院所“百应杯”篮球联赛中,我帮助团队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个人也入选了全明星赛。在球场上,我们表现出的向心力,甚至一度让观众们以为我们是军方部队。这些活动,让我更快地融入了华南所大家庭,更早地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感觉犹如“母子”关系,华南所大家庭持续地哺乳和滋润我,而我也理所当然地竭力维护华南所,为华南所添光增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与华南所的故事仍在续写,故事何时结束我不知道,但我坚信,它一定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