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骥,应急中心的一员。2013年起,我与其他同事一起驻点茂名市,从半张桌子到十一套桌椅,从蹭办公室到两间独立办公,从成果责任页最后移到最前,从零项目走到年均1200万,我现在走了10年。10年来,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我还一直坚守茂名工作组,2022年5月,华南所茂名工作站(应急所粤西应急工作组)正式挂牌,我身边多了10个伙伴,我与工作站都开始了新的征程。
2013年至今,我与工作站的其他伙伴一起,始终秉承环保铁军精神,勇于担当,敢啃地方生态环境“疑难杂症”硬苦头。背靠华南所的技术优势,协助茂名市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有效推进茂名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协助茂名市开展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等多项工作,成功支撑地方20余起突发环境事件及10余项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工作,获得了地方高度认可。
扎根一线克难关,开拓入河排污口排查的先行者
2018年,我与工作站其他同事在茂名市率先开展排污口排查技术试点工作,通过对茂名市河流特征进行研判,利用无人机、管道机器人、红外摄像机等先进设备,对茂名市112个乡镇、街道流域排污口进行摸排,识别茂名市排污口2400余个,成功探索了一套应查尽查、快速检测、精准溯源等排污口排查技术方法,该技术为后续华南所所承担长江、黄河等流域排污口排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依托科研大优势,做好污染防治攻坚的践行者
十年来,我与工作站其他同事深度参与了地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助茂名市先后开展“十三五”、“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湖库、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南阳实践流域调查、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三线一单”制定、地下水达标与保持、土壤调查和修复、VOCs减排与治理等工作。2020-2021年期间,为助力粤西地区打好净土保卫战,我带领驻点同事完成了347个重点行业企业地块以及5个重点工业园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分级工作。为尽快完成上级交办任务,白天不惧艰难险阻,顶着烈日酷暑,穿梭在矿山上,奔走于填埋场尾矿库中;夜晚整理档案资料,核对土壤和地下水样品,录入信息系统,常常工作到深夜,全方位展现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迎难而新时代环保铁军风采。最终采集了近600个土壤和地下水监测点位,获取监测数据5万余条,高质量完成了地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和工业园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在2022年3月,我荣幸获得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表扬。
练就应急真本领,当好突发环境事件的急先锋
作为应急中心的一员,我始终秉承“应急无小事,小事当大事”的宗旨,奋战在应急事故现场一线,先后支撑茂石化“3·15”、“3·30”、“6·8”火灾事件等20余起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2022年6月8日12时45分,茂名市茂石化化工分部芳烃车间发生火灾,事发后,我立即带领工作站同事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核实信息,核算数据,将关键信息第一时间报送。由于火情当天未得到有效控制,晚间需安排人员现场值守,我带领同事挑起重任,当晚通宵值守,并每间隔1小时在事故工作群里面发布消防废水用水量、厂区应急设施剩余容量、火灾监控视频等消息,三次调整废水处置策略。经过5天连续奋战,事故得到了有效处置,未有一滴消防废水溢流厂区。我所带领的小组累计发布事故消防废水产生量与回用量、应急池剩余容量等处置动态信息1000余条,协助撰写应急处置情况汇报材料50余份,提供处置及监测建议10余条。事件处置得到了茂名市人民政府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的肯定和表扬。随后茂名工作站被选为茂名市生态环境应急管家,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技术支撑、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生态环境应急培训及演练支撑、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等方面全力支撑茂名市生态环境安全管理工作。
练就理论真功夫,争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员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结合茂名市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站技术优势,先后带领团队开展了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研学、高州市鹏山村小学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科普、社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知多少”讲座等多方面活动。2022年5月,我带领团队成功助力我所主办,茂名市生态环境局、信宜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的“2022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考察”活动,本次研学活动行程约4.5千米,行程6个小时,各参与人员收获满满,纷纷表示“生物多样性的评估以及保护方法的选择需要科学的、系统的思维,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才能更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系统观点,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过程中更好贡献我们的力量。”
十年来,我与工作站其他同事主持及协助茂名市地方环保项目9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培养学生20余名。工作站获评华南所“五四先进集体”,骨干成员先后获生态环境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茂名市委市政府和茂名市生态环境局等表彰表扬4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