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北江是广东省肇庆市内珠江流域重要河系,也是珠三角地区乃至港澳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和生态屏障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西江北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为切实保护和建设好流域的水生态环境、维系珠三角地区生态安全、促进粤港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所)为西江北江水质保护提供持续科技支撑。
全面摸排精准溯源,科学分配开展精细管控
西江北江水系流域水质不达标或不稳定断面“污染成因不明、控制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迫切需要“摸清底数、阐明成因”,以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解决方案。华南所技术团队基于全面体检式监测和污染源系统性、科学性分析,准确识别流域污染时空特征,分类型分区域阐明流域污染成因。同时,定量识别出主要支流的通量输入贡献及时空特征,核算主要污染物产生量,阐明了各类型的污染物入河贡献。充实的基础数据和科学的核算分析,为后续的模型计算和有针对性解决措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因北江水系流域水文情势多变、污染源产汇污关系复杂等因素,建立起良好的响应关系长期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为此,华南所技术团队通过大量水文水质观测和实地地形观测数据构建流域数据模型,破解模型构建过程中流域与行政边界矛盾,并综合现状排污格局、污染源可控性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等因素,将污染物削减量分配到控制单元。模型为“关键控制节点—控制河段—对应陆域”的污染防控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流域污染来源复杂,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和有效的治理措施实现治理效果最大化是科学治污的核心体现。华南所技术团队研发了可精准识别水体污染来源的微生物指纹源解析技术,构建了流域污染溯源“指纹库”,通过微生物指纹和三维荧光指纹等科学技术手段,准确识别了流域中的污染来源。
前瞻布局协同推进,多措并举提供科学支撑
肇庆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结合西江流域水质保护工作提前谋划,前瞻性坚持陆域—流域—海域的系统保护大格局。华南所技术团队摸查肇庆市陆源总氮排放底数,开展主要排放行业以及重点污染源总氮溯源,评估总氮减排潜力,提出总氮优化控制对策措施。
通过肇庆市委、市政府“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领导,市生态环境局积极统筹协调,肇庆市多部门联动多措并举,技术单位科学技术支撑,西江北江流域水质保护工作取得多项成果。
当前,在科学整治下,肇庆市国考断面(梁村)水质稳定达标,省考断面(山口)由Ⅳ类水质提升为Ⅲ类水质并达到考核标准。近年来,肇庆市地表水质量排名稳居全国前三十名,广东省内排名第一。
在此期间,华南所技术团队在肇庆市开展了系列支撑工作,相关成果荣获广东省优秀咨询成果一等奖两次,发表学术论文5篇,发表授权发明专利两个,实用新型专利两个。
基于项目成果,华南所技术团队积极承担和参与碧水保卫战、综合海域治理攻坚战,拓展不同区域技术应用与完善,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水体污染物溯源、精细化管控等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