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跨国界河流数量比较丰富的省区,仅与哈萨克斯坦的跨国界河流就多达20余条。为确保跨国界流域水质安全,全力维护中哈两国边境地区的稳定,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华南所)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委托,开展了新疆主要跨境河流的环境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评估流域环境风险,指导构建防控体系
工作之初,华南所承担该项工作的课题组基于多年环境应急处置技术经验积累,提出了以保护环境敏感目标为核心的情景模拟法,首次探索构建了流域突发水环境风险评估方法。根据评估方法,课题组对跨境河流流域企业开展水环境风险源筛查,识别出流域重大、较大及一般水环境风险企业,最终形成流域水环境风险地图,摸清了新疆跨国界流域突发水环境风险底数。
根据流域突发水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课题组结合流域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现状,全面分析流域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短板,系统提出了相应水环境防控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建议。
其中,在水环境应急防控工程建设方面,指导在河流域关键断面建设环境应急污染物拦截基础设施,补齐环境风险防控工程短板。而在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方面,课题组指导在各流域分别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并根据流域环境风险特征,针对性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和装备,确保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能够快速高效调度环境应急物资。
同时,课题组在助力地方环境应急监测预警能力与环境应急指挥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面也提出了建议。课题组根据流域环境风险特征,提出应急监测能力和水质自动监测能力提升需求,指导完善三级监测网络体系,提升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能力。除此之外,通过积累流域环境应急基础数据,支撑构建环境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提升流域环境应急指挥和管理水平。
应急响应机制逐步完善,防控技术体系得到推广
华南所课题组在现有政府、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基础上,根据流域环境风险特点和防控能力,编制了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专项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以流域为单元,构建环境应急指挥体系,完善流域环境应急响应机制,提升流域联防联控水平,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编制流域水环境应急技术手册,为科学处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这个项目首次科学量化了伊犁河、额尔齐斯河、额敏河流域水环境风险状况,摸清了流域水环境风险底数,编制了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导地方开展了流域环境风险防控工程建设、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平台建设等工作,为新疆三大跨国界河流流域环境应急能力提升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同时,项目提出的一整套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和流域水环境风险“源头(企业、风险路段)—过程(流域沿程)—终端(敏感受体)”流域三级防控工程体系,可为新疆乃至全国开展其他跨界河流水环境风险评估及风险防控工作提供借鉴。
基于本项目成果,课题组先后承担了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湛江市、东莞市,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保山市以及东江流域等区域和流域环境风险评估项目。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技术体系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完善,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精准识别环境风险源、加强风险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