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学术交流动态

华南环境科技创新论坛第27期: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中的新污染物筛查和毒性识别——人工智能与事件驱动分类法

发布时间: 2022-06-07  来源:华南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心(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研究中心)
字体:

  6月1日,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举办第27期华南环境科技创新论坛,邀请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游静教授作“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中的新污染物筛查和毒性识别:人工智能与事件驱动分类法”学术报告。论坛由鉴定中心副主任易皓主持,华南所副总工程师董林、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游静教授课题组骨干成员、华南所各有关业务中心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共8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参加。 

  

  精准识别关键致毒物是有效开展生态风险和环境损害评估的前提,生物测试方法的选择制约了可识别的致毒物种类。基于生物活性的毒性识别,可有效调控致毒候选物的筛查范围,降低筛查的片面性和盲目性。针对现今大数据科学的发展趋势,游静教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的致毒物分类法—事件驱动分类法(Event-driven taxonomy, EDT),构建数据驱动型毒性识别模式。同时,运用有害结局路径理论(Adverse outcome pathways, AOPs)指导成组测试方法的选择,通过仿生萃取和被动加标,将致毒机制和生物有效性有机地结合到复合毒性评价中,降低了风险评估不确定性,为新污染物筛查提供了新思路。游静教授同时提到,通过文本挖掘和机器学习,可缓解数据孤岛问题,通过发展区域特征性风险数据库,为区域生态风险和环境损害评估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持。 

  

    论坛互动热烈。董林副总工与游静教授探讨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污染物复合暴露对生物体毒性差异的问题,易皓副主任提出了通过构建区域特征性风险数据库作为历史数据计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件中基线的思路。游静教授的学术报告拓展了大家的思维,对促进我所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件中涉及的新污染筛查和识别具有工作方法上的借鉴与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