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综合新闻

青年人才成长记(一)

发布时间: 2022-05-06  来源: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字体:

   编者按: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新征程上彰显蓬勃朝气、贡献青春智慧,涌现出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业务能力过硬、工作成效突出的先进典型。5月起,我们陆续推出“青年人才成长记”,传递力量,接续奋斗。

  一、水中心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支撑团队 

    

  1.标准引领,牵头广东水生态管理顶层设计。支撑广东省水生态调查评估工作,编制水生态调查评估技术指引,为广东省“十四五”全面推进水生态管理提供前瞻性技术支撑;开展广东省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与美丽河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为新时期广东省美丽河湖建设奠定基础;完成广东省水功能区与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融合研究,为重构全省水功能区监管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2.深度攻关,突破水环境“卡脖子”技术难题。主持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区溶解氧滚动预报与低溶解氧调控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和“练江水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开展河口区主要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陆海响应机理及管控对策研究,为广东河流水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更有力科技支撑。 

  3.强化落地,着力解决水生态引起的不稳定达标问题。促进水质达标向水生态保护转变,结合驻点科研服务过程中发现的藻类水华等水生态风险,探索研究缓冲带、河口旁路湿地修复技术,牵头谋划惠州沙河、汕尾黄江河、汕头练江多地湿地工程,部分已发挥良好效果,保障了重点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二、修复中心“无废城市”建设技术支撑团队 

   

  作为京外唯一的“无废城市”技术帮扶组长单位,克服严峻疫情,全流程全要素技术支撑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全方位全链条深入推动华南区域 “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形成了经验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1.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支撑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全力支撑威海、光泽、三亚、深圳等国家首批“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高质量编制完成徐州市、光泽县等城市“无废城市”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积极推动试点城市顶层设计工作,探索城市转型振兴新模式。研究建立“无废城市”形势下工业危险废物管控新模式,降低工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风险;开展滨海旅游型城市海洋垃圾管理模式研究,构建海洋垃圾“无废海陆共治”管理新思路。 

  2.全面支撑污染攻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深入推动华南区域“无废城市”建设。统筹设计粤港澳大湾区“无废城市”建设的方向和路径,为四个城市编制实施方案,为广州、肇庆方案编制提供技术指导,为广西提供了省级层面建设制度设计、组织架构建设等技术服务和经验,推动广西和广东省之间固体废物管理的区域联动建设工作。 

  三、应急中心茂名驻点小组 

   

  自2013年以来长期驻守茂名,九年来推动茂名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协助地方生态环境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推动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驻点人员在茂名市开展的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等多项工作均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成功支撑20余起突发环境事件及10余项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工作,获得地方高度认可。例如,2018年,中心首次在茂名开展排污口排查技术试点工作,通过应查尽查、快速检测、精准溯源等技术方法,为地方排查排污口2400余个,之后该技术有效推动了国家长江、黄河的排污口排查工作;2019年,牵头开展茂名、阳江等地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摸清350余个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为地方开展土壤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2021年茂石化发生3·15闪爆事故,驻点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连续奋战二昼夜,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为地方环境应急处置和风险防控发挥了关键作用。 

  九年来,驻点小组主持及协助茂名市地方环保项目9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培养学生20余名。所在中心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小组骨干获生态环境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茂名市生态环境局等表彰表扬40余人次。 

  四、鉴定中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技术支撑团队 

   

  一是对部支撑有力度。撰写的《加快建立区域医疗废物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关于加强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监管的建议》,分别获翟青副部长和叶民副部长批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违法处置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典型案例。 

  二是案例实践有深度。2021年团队先后与东莞市、清远市生态环境局签订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技术服务支撑协议,协助《东莞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等5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配套办法起草出台;落实我部重点任务,指导地方政府梳理案件线索数千条,支持各级政府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近百宗,涉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额近10亿元。为各地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切实推动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清查与鉴定评估工作,为稳步推进生态损害赔偿立法提供实践经验。同时,团队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成果支撑办理的污染环境案件连续两年(共3个案例)入选“最高检”“最高法”典型案例。通过大量的案例实践和技术积累,初步凝炼形成了复杂基质条件下特征污染物识别筛查及溯源、性质鉴定、因果关系判定、损害量化等鉴定评估技术手段,协助公检法系统解决了实际案件中的“污染物性质鉴定难”“有效证据固定难”“实际损失评估难”等问题,全面支撑了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巩固和深化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 

  三是风险防控有硬度。严守质量底线,配合我所强化司法鉴定人的风险防控意识,确保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公平公正。团队技术骨干协助技术咨询部完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和损害评估质量管理流程,为主承担所内环境损害评估业务技术审核工作。 

  五、信息团队环境大数据研究室 

   

  党建引领、夯实基础,建设学习型集体。研究室成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现有党员4人,共青团员1人,有3人担任支部委员;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和信息团队主责主业,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服务型集体。研究室承担了部生态司的生态遥感调查海岸带专题、部水司的基于大数据的水环境空间动态管控分析等工作任务,持续做好为部管理支撑工作;聚焦水环境大数据驱动地方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在重庆市、东莞市、南沙区等区域开展水环境质量形势大数据智能研判工作,做好跟踪服务,攻坚解决难点问题。 

        聚焦前沿、敢于突破,建设创新型集体。研究室构建了水环境大数据核心要素数据库,创新建立了多个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水环境模型,为地表水水质预警、污染溯源、应急响应、考核评估等提供决策支持。鼓励引导研究室成员加强项目成果总结凝练,荣获各类奖项三个,发表SCI论文十余篇,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软件版权。此外,积极参加国际环保展览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推动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实施。